基本信息
- 申请号 CN00110988.X
- 公开号 CN1137057C
- 申请日 2000/04/06
- 公开日 2004/02/04
- 申请人 青岛海洋大学
- 优先权日期
- 发明人 陈国华 孙明昆
- 主分类号
- 申请人地址 266003山东省青岛市鱼山路5号
- 分类号
-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
- 当前专利状态 发明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
- 代理人 崔清晨
- 有效性 期限届满
- 法律状态 【期限届满】
权利要求书
1.一种水面浮油胶凝剂,其特征在于用单一或多种C8-C22脂肪酸多羟基金属配 合物作凝油剂。
2、一种制造C8-C22脂肪酸多羟基金属配合物的方法,其特征是让C8-C22单一脂肪酸或多种混合脂肪酸或其钠、钾盐与铝、铁、钙、镁的硫酸盐或 氯化物在碱的参与下,充分搅拌,进行水溶液反应,将生成脂肪酸多羟基 金属配合物的不溶物过滤分离后、干燥、磨成粉状。
3.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,其特征是所述的脂肪酸或其钠盐或钾盐与铝、铁、 钙、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的摩尔比为1-3∶1,所述的脂肪酸或其钠盐或钾盐 与碱的摩尔比为1∶1-3,所述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-110℃。
展开
说明书
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技术,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离或去除水面浮油的技术。
技术背景 在清除水面浮油的技术中有一种采用胶凝剂,也称凝油剂或凝固剂的技术,它能使水面 浮油凝结成粘稠状,甚至是固体状的油块,漂浮于水面之上,可用筛网等机械方法将其从水 面回收,达到清除水面浮油、防止油污染的目的。
在昭53-89893的日本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以 酵母蛋白为原料的羧甲基蛋白凝油剂,用该凝油剂处理重质原油、胶凝后油块粘度可达数万 mpas。
在申请人专利号为92115113.6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以植物蛋白为原料的羧甲基植 物蛋白凝油剂,用该凝油剂处理胜利弧东原油,胶凝后的油块粘度可达10多万mpas。
这两 种胶凝剂对重质原油有较好的凝油效果,但胶凝油时间长,胶凝后油块粘度还不够大,而且 对轻质原油、柴油、煤油、汽油、机械油等轻质油类凝油效果不明显,使其实际使用受到限 制。
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凝油品种广,凝油速度快,凝油块粘度高,更便于处理回收 水面浮油、防止油污染的水面浮油胶凝剂,以弥补现有胶凝剂的上述不足。
一种水面浮油胶凝剂,其特征在于用单一或多种C8-C22脂肪酸多羟基金属配合物作凝油 剂。
一种制造C8-C22脂肪酸多羟基金属配合物的方法,其特征是让C8-C22单一脂肪酸 或多种混合脂肪酸或其钠、钾盐与铝、铁、钙、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在碱的参与下,充 分搅拌,进行水溶液反应,将生成脂肪酸多羟基金属配合物的不溶物过滤分离后、干燥、 磨成粉状。
本发明的胶凝剂对水面上的原油、柴油、煤油、汽油、机械油、植物油等油类均有明显 的凝油效果,在6分种内均能形成半固体胶凝物漂浮于水面,便于用丝网等机械方法将其回 收。
其凝油品种广、凝油速度快、凝油后油块粘度高、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、对水面浮油 回收防止油污染有实际使用意义。
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:在200ml水中加入0.050摩尔的C18脂肪酸,加0.15摩尔的碱,加热至90℃ 充分搅拌下逐渐加入0.025摩尔Al2(SO4)3。
18H2O、继续搅拌30分钟,过滤分离不溶物, 干燥磨成粉状,即得本发明的胶凝剂C18脂肪酸多羟基铝。
为测试本发明胶凝剂的凝油效果,在烧杯中注入300ml水,再倾入10g胜利弧东原油加 入5g本发明的胶凝剂,搅拌均匀,6分钟后,用丝网捞出胶凝后油块,用粘度剂测其粘度, 粘度值为36万mpas,水体中含油量为45mg/l。
实施例2:在1000ml水中加入0.250摩尔C18脂肪酸,加0.250摩尔碱,加热至80℃,充分 搅拌下逐渐加入0.125摩尔FeSO4。
7H2O,充分搅拌30分钟,过滤分离不溶物、干燥,磨成 粉状,即得本发明的胶凝剂。
实施例3:将实施例1及2中C18脂肪酸换成C8-C22中任何一种脂肪酸或其钠、钾等可溶 性盐、按同样条件、步骤制得胶凝剂,并测其胶凝后油块的粘度均可达到同样的效果。
实施例4:将实施例1及2中C18脂肪酸或其钠盐或钾盐换成C8-C22脂肪酸中两种或多种 酸或其钠、钾盐的混合物,按同样条件步骤制得胶凝剂,并测其胶凝后油块的粘度均可达到 同样的效果。
本发明中所用的脂肪酸或其钠盐、钾等可溶性盐与铝、铁、钙、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的 摩尔比为1-3∶1,本发明中所用的脂肪酸或其钠、钾可溶性盐与碱的摩尔比为1∶1-3,最佳 反应温度为50-110℃。
其效果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,其胶凝后油块的粘度值可达8-36万mpas。
展开
技术背景 在清除水面浮油的技术中有一种采用胶凝剂,也称凝油剂或凝固剂的技术,它能使水面 浮油凝结成粘稠状,甚至是固体状的油块,漂浮于水面之上,可用筛网等机械方法将其从水 面回收,达到清除水面浮油、防止油污染的目的。
在昭53-89893的日本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以 酵母蛋白为原料的羧甲基蛋白凝油剂,用该凝油剂处理重质原油、胶凝后油块粘度可达数万 mpas。
在申请人专利号为92115113.6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以植物蛋白为原料的羧甲基植 物蛋白凝油剂,用该凝油剂处理胜利弧东原油,胶凝后的油块粘度可达10多万mpas。
这两 种胶凝剂对重质原油有较好的凝油效果,但胶凝油时间长,胶凝后油块粘度还不够大,而且 对轻质原油、柴油、煤油、汽油、机械油等轻质油类凝油效果不明显,使其实际使用受到限 制。
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凝油品种广,凝油速度快,凝油块粘度高,更便于处理回收 水面浮油、防止油污染的水面浮油胶凝剂,以弥补现有胶凝剂的上述不足。
一种水面浮油胶凝剂,其特征在于用单一或多种C8-C22脂肪酸多羟基金属配合物作凝油 剂。
一种制造C8-C22脂肪酸多羟基金属配合物的方法,其特征是让C8-C22单一脂肪酸 或多种混合脂肪酸或其钠、钾盐与铝、铁、钙、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在碱的参与下,充 分搅拌,进行水溶液反应,将生成脂肪酸多羟基金属配合物的不溶物过滤分离后、干燥、 磨成粉状。
本发明的胶凝剂对水面上的原油、柴油、煤油、汽油、机械油、植物油等油类均有明显 的凝油效果,在6分种内均能形成半固体胶凝物漂浮于水面,便于用丝网等机械方法将其回 收。
其凝油品种广、凝油速度快、凝油后油块粘度高、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、对水面浮油 回收防止油污染有实际使用意义。
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:在200ml水中加入0.050摩尔的C18脂肪酸,加0.15摩尔的碱,加热至90℃ 充分搅拌下逐渐加入0.025摩尔Al2(SO4)3。
18H2O、继续搅拌30分钟,过滤分离不溶物, 干燥磨成粉状,即得本发明的胶凝剂C18脂肪酸多羟基铝。
为测试本发明胶凝剂的凝油效果,在烧杯中注入300ml水,再倾入10g胜利弧东原油加 入5g本发明的胶凝剂,搅拌均匀,6分钟后,用丝网捞出胶凝后油块,用粘度剂测其粘度, 粘度值为36万mpas,水体中含油量为45mg/l。
实施例2:在1000ml水中加入0.250摩尔C18脂肪酸,加0.250摩尔碱,加热至80℃,充分 搅拌下逐渐加入0.125摩尔FeSO4。
7H2O,充分搅拌30分钟,过滤分离不溶物、干燥,磨成 粉状,即得本发明的胶凝剂。
实施例3:将实施例1及2中C18脂肪酸换成C8-C22中任何一种脂肪酸或其钠、钾等可溶 性盐、按同样条件、步骤制得胶凝剂,并测其胶凝后油块的粘度均可达到同样的效果。
实施例4:将实施例1及2中C18脂肪酸或其钠盐或钾盐换成C8-C22脂肪酸中两种或多种 酸或其钠、钾盐的混合物,按同样条件步骤制得胶凝剂,并测其胶凝后油块的粘度均可达到 同样的效果。
本发明中所用的脂肪酸或其钠盐、钾等可溶性盐与铝、铁、钙、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的 摩尔比为1-3∶1,本发明中所用的脂肪酸或其钠、钾可溶性盐与碱的摩尔比为1∶1-3,最佳 反应温度为50-110℃。
其效果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,其胶凝后油块的粘度值可达8-36万mpas。
展开